龙舟制作 龙舟制作的工艺流程-pg电子平台

古人看到落叶漂浮在水面上,就模仿树叶的轮廓发明了船。从此,长途交通更加便利,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江河湖海,分散的大陆和岛屿逐渐连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远在宋代,漳州、泉州、福州、兴化并称为福建四大造船地。在明朝,漳州已经成为制造幸运船的著名地方之一。于在广东抗日时,曾派人到漳州监督80多艘战船的建造。万历四年(1576年),琉球册封使团副使谢杰评价幸运船的建造:“匠人精于制造,船之坚固全靠它;匠善守物,船之格式全靠此。”

自从新石器时代发展出独木舟以来,经过无数次的进化,人们对船只的大小、速度、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书写了数千年海上交通贸易史的航海时代悄然结束。钢铁巨轮取而代之,成为海上交通和贸易的新领袖,而传统木船的活动则减少到一些小规模的河流捕鱼和旅游,以及一些关于节日和比赛的仪式和活动场景,如端午节。

摄影:冯木波摄影:冯木波

首先,造龙舟必须选料。总的来说,杉木和樟木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都是从闽北武夷山的深山老林中砍来的。龙舟越大,对树干的直径和长度要求越高。船的主板由杉木制成,这归功于其质地柔软,纹理平直,易于加工,其木材较轻,有利于划船和比赛。与杉木不同,樟木有不规则的纵向裂纹,常被刨成曲率较大的肋而不弯曲变形,用于龙舟内部的侧向支撑和固定。而纹理较直的杉木只适合顺木纹方向进行平面刨削和打磨,很难进行类似樟木的圆弧加工。毫无疑问,建造龙舟所需的木材量非常大。我表达了对森林植被环境的担忧,但师傅说杉木和樟木长得很快,每年都要种回森林,目前对自然环境没有危害。

摄影:张律堂摄影:张绿堂

龙舟钉的第一步是船底的拼接。首先用电锯将整棵枞树锯成粗细相同的长板,将三块长板并排垂直取下来,用钉子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最初的龙舟主板底座。另外两个月牙眉(扇形短板自然弧度过渡以增加龙舟中部宽度)对称钉在主板中部两侧,就是师傅说的“两端三心五心”的公式。之后沿龙舟的首尾横向拼接三至五块宽板,整体形成纵横走向,从而进一步加固船底。

船底拼接完成后,需要在木板之间刷桐油灰防水,同时具有粘木板和加固船体的作用。其实每一道拼接工序都需要刷桐油灰的预处理。桐油灰是熟桐油和石灰以1: 3的比例混合而成。现在一般都是买现成的。以前是造船人凭经验制作:将煮好的桐油和石灰按固定比例倒入岩窝中搅拌均匀,然后软而粘,直至软而腻,揉而刷之,色泽淡黄,质如乳脂。

在处理完船底后,我们开始打磨船肋的横板,然后经过一番测量,将横板等距离地钉在船面上,这样就划定了龙舟队员站立的空间。船肋有两种:一种是用杉木进行平面处理,两端锯成对称的倒角;一个用樟木处理,弧度较大,两端倾角与杉木船肋倒角一致。杉木轻而脆,樟木重而韧,两种船肋共用,成组成排钉接,既加固了船体,保持了船重适中,又准确确定了两侧侧板的拼接位置。此外,还应在船肋贴靠船面的一侧对称凿出三角形凹槽或方形凹槽。沿拼接长板的外缘设有凹槽,将被船肋隔开的船舱微微打开,防止船舱在行进中积水过多,并有纵向导水的作用。

摄影:张律堂摄影:张绿堂

在这之后,接下来就是龙舟成型的关键步骤:弯曲成型。怎么弯?有多弯?这对龙舟入水的稳定性和速度都会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船体的两端应该放在高度相同的长凳上。由于重力的作用,中间部分会自然弯曲掉落(掉落的部分要垫上砖石,以免直接碰到地面)。随后,每个移动的巨石被放置在船表面的中间一到两次,以保持其变形。最后,选择不同长度的细木按比例立在船面的纵向中轴线上(用钉子临时固定),将画墨轴固定在首尾两端的上方,同时灵活调整首尾两端的高度。当所有细木上端水平并与墨轴平齐时,可以认为是龙舟的理想曲度。

然后用刨好的原木在侧板两侧拼接加固侧板,形成厚实的船栏,在船栏上选择较长的木板,进一步扩大船体,方便船上人倚靠,阻挡嘈杂的海浪,俗称水波。在船的肋骨上纵向铺一块木板,供船上的人来回走动,这就是走台。细长的圆木加固在行走板的两侧,使船上的人可以依靠下肢站稳,两边不晃动。经过这一系列的拼接和敲打,一艘龙舟基本成型。

造船步骤。摄影:郑亚裕(1、4)、张律堂(2、3、5、6)造船步骤。摄影:郑(1,4),张鲁堂(2,3,5,6)

我很好奇这种弯曲成型方法的科学性,就问了一个问题。大师笑着说:“不知道。我没读过什么书。这些都是祖传的经验。都印在我脑子里了。”想必很多民间老手艺都是这样,很难用准确的科学词汇解释清楚。手艺的学习只能通过老规矩的传承和几十年的实践来实现,这既是老手艺的妙处,也是他们遇到困难的地方。

龙舟成型后,要在船体所有拼接部位刷桐油灰,用刀刮去,避免灰渍干扰原木色的美观。然后用彩漆涂龙舟,再用桐油从里到外刷船体。龙舟的颜色有红绿蓝白,延续了传统的装饰基调。板材与船体缝隙中的桐油灰与亮金色桐油融为一体,具有二次防水的效果。

给龙舟“画龙点睛”也是一件大有讲究的事。先把准备好的“船眼”贴上,在眼上钉三个“眼钉”。指甲根部分别绑上红条,从左到右代表千里眼、千里眼、妈祖,千里眼、千里眼在前面观察,妈祖奶奶在后面保护,顺序不能变。不仅是龙舟,传统的帆船也要遵循“画龙点睛”的传统方式,代表着对神灵的尊重和崇拜。“点睛”仪式也是祭拜仪式。祭拜者必须手持香炉,绕着龙舟走一圈,向神灵跪拜。这是祈求神灵除掉龙舟上的一切污秽,保佑龙舟平安出航。

龙舟结构。绘图:兰跃峰龙舟结构。制图:兰越峰

为什么没有水龙头?关于我的困惑,龙舟师傅的回答是“影响比赛速度。”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漳州的龙舟自古以来就没有装龙头,船体图案往往代表鱼的形象,包括船头的彩绘鱼头和鱼面,点睛之笔也是鱼眼;但船头会挑出一块红布来代表龙的舌头,船身会涂上代表龙的林,船尾拖着的舵会代表龙的尾巴。因此,有人推测这是漳州当地先民从事水上生产和贸易所使用的船只与中原地区的龙元素相结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龙舟文化。

摄影:韩克非摄影:韩克飞

龙舟的制作看似简单,但每一件工艺都凝聚着造船者的智慧和经验。使用的工具并不匮乏,只是将古代自制的工具换成了电锯、电钻、刨床等电动设备,在功能相同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手眼实时控制龙舟零件的尺度,本质上还是手工作业;墨水盒和尺子一直沿用至今。在龙舟高手眼里,没有一种现代化的工具可以精确测量木材。此外,还有斧子、锤子、凿子等。,这些在手工精细抛光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摄影:张律堂摄影:张绿堂

除了信仰和仪式上必要的装饰,这里的龙舟大多不追求任何宏伟华丽的外表。简约的造型下,精致的设计,打磨,雕刻,拼接,都是为了龙舟的稳定性和速度。船是用来划船的,龙舟是用来比赛的。

可惜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接班人来继承这项高超的技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造船的孤独和磨炼。

我想起陈寅恪先生对王国维的悼词“当一种文化价值下降时,被这种文化改造的人会感到痛苦。”如果一种文化的衰落不可避免,那么历史的洪流谁也阻挡不了。毕竟它的存在是为了滋养人类文明。如果这种文化还有用的话,我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借助一方的力量传承下去。

根据网上交流方式,原文已部分删除。

文儿写的。内容来自:《中国风光》。龙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andon8.com/392689.html

网站地图